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制造业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直接的影响。制造业企业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自己的持续优势。
“互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深入发展,促使传统制造业不得不向绿色、高效、智能方向深度变革。信息技术的不断渗入,使得制造业本身的商业模式也逐渐从设计、制造、销售模式向客户需求、产品制造、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不断延伸和扩张。
传统制造业在组织生产的流程上与现代数字化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制造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主要依靠劳动力来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了便于组织生产,同一工种布置在同一生产区域,相互没有交集。
这样的生产组合模式便于大规模人海战术下的生产管理,然而却与信息技术时代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相背离。这种方式完全依靠前道工序完成时间和完成质量来决定最终生产周期和产品质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信息不能流通,上下道工序之间只能依靠工艺联系单进行点对点交流,问题无法实时反馈,持续改进的现代生产理念只能停留在口头。
传统制造业要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通过全局性去布局。如果只针对部分工序或瓶颈进行升级,其效果会大打折扣。特别是盲目的颠覆一些传统工序,会给后续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我们需要针对生产、管理现状和问题等全方位进行创新。
比如在设计、工艺、生产环节深耕细作,优化设计、生产流程。
改变传统的作坊式生产为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生产;改变传统的二维图纸设计为三维设计、数字化设计;改变传统的工艺联系单为标准作业专注客户需求,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技术升级。
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开展一切工作的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企业获取客户需求提供了便利性。企业要在数字化车间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面向客户的全产业链服务支持平台,实现智能制造的同时,提供智能在线监测,远程诊断,预防性维护和检修等服务,实现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转变。
如果只针对部分工序或瓶颈进行升级,其效果会大打折扣。特别是盲目的颠覆一些传统工序,会给后续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我们需要针对生产、管理现状和问题等全方位进行创新。